欧美日韩国产激情_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_久久亚洲欧美_操欧美老女人

A+廣告

共生作品 | 詩意的效率

共生形態

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的核心團隊由知名設計師彭征先生以及80多名優秀的職業設計師組成,設計業務涵蓋酒店、商業、地產、辦公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建筑室內到軟裝陳設的一站式服務。

案例展示案例詳情
        編輯:sally
        項目名稱:灣區產融總部
        設計總監:彭征

        理性是且只應當是激情的奴隸,并且除了服從激情和為激情服務之外,不能扮演其他角色。
——休謨《人性論》


圖像來源于網絡



現代巴別塔


        借助由十字軍帶回的伊斯蘭尖劵,哥特式教堂得以克服引力的障礙,伸向天空接近上帝。十九世紀,雨果曾預言商業將取代宗教。今天,同樣作為城市中心的摩天大樓替代了哥特式教堂,也意味著資本完成了對教權的替代。如果一定要給出這個變革的分水嶺,它應該是文藝復興。在人文主義者看來,這場運動是一個倒退的運動,它無法找到所謂“復興”的對象,因此指向古希臘與古羅馬。然而,它并不是古典的再生而是古典的墮落。至此,欲望的潘多拉之盒被徹底打開……


前臺







向上經濟學


        在樓梯時代,兩層以上的樓層都不適于商業用途,六層以上已經不宜人居。而到了19世紀下半葉,升降機成為地上所有受地心引力限制的水平物的救世主,并意味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啟——摩天大樓時代。摩天樓被假設為烏托邦式的方程,這方程可以在用地“紅線”的單一基地上創生出無限的“處女地”并向空中延展都市網格自身,為商業提供蠻荒一般的廣闊世界。無論開發商得以建造的是什么地段,建筑不再是設計房子的藝術,而變作這塊土地直沖云霄的向上復制。

        1915年,自詡筆直向上的美國曼哈頓的恒生大樓的廣告詞是這樣寫的:“一座自在之城,可容16000顆魂靈。”如果說39層的恒生大樓是一座“自在之城”,那么100層的建筑自己就是一座大都會,“一座巨碩的建構直入云端,在它的墻內容納有整座偉大城市的文化、商業和工業活動……”未來主義者斯塔雷特解說道,“在這100層的大廈里,我們被向上迅疾遞送,如同穿行布魯克林橋迅疾遞送的郵件。”雷姆·庫哈斯在其《癲狂的紐約——給曼哈頓補寫的宣言》一書中寫到:大樓變成了塔,一座擱淺在大陸上的燈塔,貌似向海洋招搖著它的光柱,其實是為了誘使大都會的眾生向它靠攏……作家仰望著它,即刻驚嘆:“商業的大教堂”。


藝術前廳






        2019年,共生形態設計團隊在“廣東第一、全國第三”高的地標建筑——周大福金融中心(俗稱“東塔”)接到了一個設計委托,為一家產融投資公司設計一個辦公空間,該企業選擇了高樓層的一整層作為總部辦公。東塔這棟集商業、辦公、酒店和服務性公寓于一體的摩天大樓有著530米的高度,安裝了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電梯,在已封頂建成的中國摩天大樓排行榜中,僅次于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和592.5米的平安金融中心(深圳),但不久的將來,天津、長沙、青島、深圳等地的摩天大樓設計高度動輒六七百米,東塔很就會被刷出排行榜前十。無論你接不接受,借由摩天大廈所創造的“向上經濟學”的確是一個時代強烈的客觀存在。 


多功能會議室&會客廳







北區休閑區





 

詩意的效率


        本次設計幾易其稿,最終結果談不上讓設計師滿意,但也算是各安其位,皆大歡喜。有趣的是,在摩天樓的辦公空間中,所遵循的并不是效率決定原則,而會被景觀決定原則所替代——離地越高,看得越遠。

        借助現代中央空調技術和玻璃幕墻技術在摩天大樓中的運用,巨獸如同具有了新陳代謝的內循環,使得身在其中的人的身體不再受自然因素(光照、溫度、濕度以及風雨)的限制,這使得在樓層平面的布置中,遵循著“景觀視野”這一唯一的標準。貼近幕墻的外圍排布著董事會、高管、接待、經理等辦公區,而靠向核心筒的內則是公共辦公、會議、后勤等功能。設計采用電霧化玻璃隔斷,在滿足功能的同時,解決了公共辦公區的采光和借景。


東區辦公室









南區辦公室





        正好一百年前,現代主義大師勒·柯布西耶曾試圖將他純粹的理性主義——笛卡爾式的“光輝城市”帶入美國曼哈頓。然而,在紐約,勒·柯布西耶就像一塊面包一樣不顯眼,對于實用主義效率的曖昧追求,使紐約唯一的效率變成了詩意的效率。

        一百年后的今天,在中國的灣區,在上海,在迪拜,在這些金色的土地上,摩天大樓繼續上演著欲望的競賽,它們如同一部巨大的紅色多管風琴,風管回響著它心臟的律動直聳云霄,那是生生不息的生物學發自肺腑的贊美詩……


《蒲公英》創作花絮







《金色的土地》創作花絮








平面圖





項目名稱:灣區產融總部
設計總監:彭征
設計團隊:陳泳夏、李永華、朱云鋒
設計單位: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企業網站:www.cocopro.cn
項目業主:粵港澳大灣區產融投資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廣東廣州
設計時間:2020年04月 
竣工時間:2020年07月
設計面積:2500M2
主要材料:木飾面免漆板,巖板,不銹鋼,亞克力,地毯



彭征  
共生形態(C&C DESIGN)創始人
設計總監/高級室內建筑師   
        
        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設計碩士畢業,現為廣州美術學院建筑藝術設計學院客座講師、實踐導師。
        彭征先生關注城市化進程中的當代設計,思考和踐行“共生”的設計哲學,從事建筑、室內、景觀等多領域的設計實踐,設計作品具有較強的建筑感和現代簡約的風格。代表作品包括南昆山十字水生態度假村、時代地產“時代·家”體驗店、美的地產企業總部、廣州亞運會景觀創意裝置“風動紅棉”等。作品曾獲2017年德國iF設計(室內建筑類別)唯一金質獎。



熱點閱讀:
共生作品 | 個體與公共 : 寫在設計的邊緣
華墨國際:漸變色彩,演繹當代優雅美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