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北京普華智易室內設計有限公司合伙人
1994年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藝系畢業后,在新加坡EMBRYO設計有限公司任高級設計師,參與了MOTOROLA中國總部,BP石油,朗訊LUCENT,思科CISCO等眾多外資企業項目設計。2000年加入了BDM香港設計有限公司任設計總監及設計董事職位,期間主持了BOE京東方總部,神州數碼總部,國航總部等設計任務,設計作品玉泉山私人會所設計或得2005年度AIPDA會所類設計獎,神州數碼總部大樓入選2006 Design for Asia Award 影響亞洲設計獎,TBWA北京或得2007年度APIDA辦公類設計銀獎。2009年至2011年在UAL取得研究生學位后加入北京普華智易室內設計有限公司成為合伙人。
十方六合氣象萬千,中西文化殊途同歸
航信大廈所處的江西地域與看似難以調和的歐式古典風格建筑立面,既是對設計師提出的挑戰,也是達成航信融貫東西的企業文化與視覺審美的最好契機。
有意義的整體結構形式決定了我們的審美感知。美學家狄德羅認為,美的本質屬性是“關系”。對應到傳統東方的審美體系,正是維柯所形容的“詩性的智慧”。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空間的組織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有機連續的差異體驗之上的。三維空間構成元素與其集結的空間序列整體,以及氣氛意境和風格立意,共同塑造了氣象萬千的空間體驗,中西文化至此殊途同歸。
航信大廈的建筑立面采用了標準的歐洲古典主義三段式處理。泛光照明的設計更加突出了柱列與拱門的體量感,強調了整齊的輪廓、莊重雄偉的形式,是理性美的典范;而室內空間整體采用簡潔明快的線條,流暢干練的設計手法兼容寧靜致遠的傳統文化元素。
取其古韻,得其精神,航信大廈呈現的平衡且生動的空間關系,是理性思辨與詩性智慧的交融。
進入航信大廈伊始,華麗輕盈的雙跑旋轉樓梯與冷靜克制的淺灰色調大理石材質帶來了宏大又不失親切的殿堂感。江西瀟灑飄逸的竹林帶給了設計師在設計墻面石材時的構成靈感,纖細的豎向線條隨高度增加越來越致密,仿佛昂揚向上的新生之竹;券柱式的立體造型,呼應建筑立面的歐式元素,也帶來對遙遠的古希臘羅馬的浪漫想象。地面石材獨特的六邊形構圖融合自傳統竹篾編織的技法與歐洲古典建筑中的典型地面拼花,更是暗合航信大廈財富管理中心“六合”的理念。
財富中心位于大廈一層,采用了三進院落的平面制式,分別為前院門廳,主院接待大廳和后院活動廳。主院在原有四方空間以六邊形為中心,結合傳統六合概念以方位劃分為東,南,西,北,天,地六間洽談室,并以“首善”、“中和”、“致知”,“格物”、“篤行”、“正心”命名。
各院以現代金屬線條的月亮門連接,再以石材影壁和半通透金屬線條寫意山水水墨畫屏風間隔。隨著一系列的窄門深入建筑,空間色調變得更凝重私密,運用中式園林對景的手法營造曲徑通幽的私密場景化空間。
為了打破常規辦公室的正統觀感,財富中心被設計得更像書院。巧妙組合的大理石和布面壁紙飾面,與融合于裝配式體系設備帶中的燈光,共同營造出柔和輕松的氛圍。點綴其中的鋁型材隔柵提示了航信大廈的航空工業背景。空間中的裝飾被剝離到極簡、克制的狀態,擁有了容納人們多樣互動與活動的可能性。當代中式家具與現代經典家具并置,有著共同的視覺美感卻凝結了不同文明形態的設計智慧與工匠精神,成為極富象征意味的細節。
六邊形作為財富管理中心視覺形象的母題,延展到了航信大廈的導視系統設計中。設計師創建了具有企業特征的標準字體,完善了企業VI設計系統。他對現有設計觀念分析和提取基礎圖案元素并加以組合與重復,得出一個富有秩序且能生成更多可能性的網格系統,根據生成網格產出更具識別性和企業特色的中英文字體以及數字;并在建筑和室內精裝設計概念中提取了基礎圖形三角形,再次組合演變成六邊形——同時對應綠色信托的六合概念——并將此圖形統一運用到中英文和數字圖形中,創造出中航信托專屬的六合標準字體系統。航信標準字體與企業標志以及行業特質聯系在一起,具有明確的表達性,更直觀的將企業文化和理念傳達給大眾。得益于高度集成的裝配式系統,主要導視系統的安裝以磁吸方式完成,給空間未來的靈活調整帶來了更大的便利。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航信大廈嚴謹理性不失浪漫的風貌,對應中航信托高度的前瞻意識與創新精神、國際化視野與嚴格的風險管理,讓建筑與空間的設計與建構成為了觀察中航信托企業文化的一個視角。
空間設計體現企業價值 建構靈活高效辦公環境
航信大廈,如同它所積極倡導的綠色信托理念,不僅將綠色行動引入公司業務及管理,也讓總部大廈成為了綠色精益設計與建造的樣板。從企業傳承的工業基因到倡導的綠色信托業務,中航信托的價值觀、愿景滲透在航信大廈的各個地方。
空間設計的樞紐角色
在航信大廈,空間設計扮演了一個樞紐角色,建構了一個可以激勵創造樂觀和希望的辦公環境。
設計師在項目之初即重新調整了室內功能分區,用樓層分割自用與預留空間,在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得到最大使用率,節省了近兩千平方米的面積,更為合理安全。儲藏空間集中安放于建筑中心區域,將光線充沛的空間留給員工區;并在大廈四層設置了健身房與母嬰室,地下一層提供了員工用餐區域。
辦公室內部采用暖白色和淺木色系,既精致又充滿未來氣息,同時能保持溫暖舒緩的氛圍,讓員工在工作中盡可能感到輕松自如。窗的周圍設有舒適的座椅和工位,以便員工在工作時可以充分享受到自然光。
據第一財經日報刊載的辦公空間研究報告指出,新鮮的空氣可以使工作效率提升 11%;良好的采光及開闊的視野可使工作效率上升 23%;當工作者擁有更好的工作環境時,功能記憶將提升 25%;當物業擁有自然采光和可開啟的窗戶時,工作效率將提高 18%。
因此,航信大廈在不同的樓層設置了開放式花園。
最為吸引眼球的中庭里,大面積的裝配式菱形水泥質感垂直綠化墻帶來了高密度城市中稀缺的綠色;庭院不僅種滿了綠植,還提供同質感水泥預制休閑座椅。隨著日照變化,菱形墻面結構帶來美輪美奐的虛實光影,仿佛水石明凈,波光瀲滟,讓此處成為了一處平衡了私密性、高效工作和休閑消遣的共享空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航信大廈內設置了更多的移動與共享辦公場所,既可以為長期外派的員工提供移動工位以提高空間使用效率,也給予員工更多辦公場景的選擇,創造同事之間更多互動機會,鼓勵員工將共享和分享納入日常。
一個優質的辦公環境,不僅對員工是一種正向激勵,更是企業文化在空間美學上的具體實現。
綠色環保與智慧科技
航信大廈是全國裝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項目,江西省首個裝配式辦公樓項目;甫一落成,即獲得了綠建三星、LEED-CS鉑金、世界銀行EDGE三證合一的綠色建筑認證,成為江西區域的綠色建筑典范。
大廈擁有美國綠色基金度身定制霍尼韋爾系統-智慧大腦,在綠色可持續設計的各個方面都“身懷絕技”,擁有屬于自己的節能環保創新設計。綠色環保不僅僅是企業的專業領域成就,在航信大廈,更是核心價值——結合西方資產管理理念與設計策略,打造屬于當今國際社會的綠色信托。
作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參與發起組建的企業,高科技的工業制造基因是與生俱來的企業特質。航信大廈作為“智慧建筑”創新樣板,信息化、智慧化、大數據等領域的應用貫穿了大廈從建造到落成運營的各個環節。這些科技感、智能化都在設計師的精心統籌下變成了隱形的細節,科技提供智能化的、自助式的、人性化的體驗,讓員工時刻都有被關照和被支持的感受。
文化符號精確傳達地域特質
正如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所說,文化的本質是人類通過人造的符號和符號系統在時間和空間中交流傳遞信息的行為。
符號是文化的產物,連續的符號可以組成表達本地區文化的一種形式文本,傳達地域文化。航信大廈的景觀與陳設在設計師的手中,成為了文化符號的最佳載體,這不僅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形式感,可變性和靈活性,而且其在空間中的不同位置也會對文本的表示所產生支撐。
以石塑心,砥礪前行
作為重要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幾案之上的“石”帶著濃郁的書卷氣息,自魏晉以來就成為了文人們寄情山水的載體?!对屏质V》序中有云,“仁者樂山,好石乃樂山之意。居士好古雅,蘊千巖之秀大可列與園館,小者置于幾案”。人們欣賞的是自然之力的造化,將對自我的觀照與自然主義的審美理想都寄托在一方小小的石頭之中。
依據方位,設計師在航信大廈一層財富中心的每間接待室,都陳設了專程采集自東南西北四岳的天然基石,不做加工雕琢,取其天然之形態,與藝術家共同創作為藝術擺件。
每塊石頭都是大自然這位造物者創造的天然雕塑,是風雷雨雪造就的神奇寶藏。東岳泰山,渾厚凝重;西岳華山,巍然挺拔;北岳恒山,雄奇幽奧;南岳衡山,嶙峋滄桑。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采自井岡山的山石被放置在十二層企業接待中心入口處的一方靜水池之上。文韻書香,筆暢言雅。這不只是文人趣味的案頭清供,更是賞玩讀悟,以石塑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林泉高致,山水清音
石令人古,水令人遠——在《長物志》的水石篇,文震亨開宗明義地指出了園林構建中,水和石是基本要素。陰陽兩儀,交織融合。強烈象征意義的山石與水景貫穿了航信大廈的景觀設計,是連接天與人的最佳紐帶。
設計師提取水的流動,河岸的曲折,水面的波浪等形式語言,抽象成折線的幾何形式,將其作為大量鋪裝,花池坐凳,起伏地形的母題,以鋪地仿造水脈,賦予場地完整的意義。三維方向上的起伏構成樹池,地形變化,座椅等景觀構筑物,折線之間圍合出的空間成為一個個具有不同功能的島,在功能需求多樣性的場地中,使空間變得有序而不混亂。
“林泉高致,山水清音“的室外景觀,與航信大廈大堂內尺度合宜的大理石拼花地面,共同引發了“波光粼粼”的聯想,這是對金融信托行業透明性的映射,也是“以水為鏡,可鑒自身”的行業準則。
發軔于園林山水造景的現代設計語言,在航信大廈的顯現或隱喻的精神性與體驗性空間意味上與雕塑“萬象騰飛”形成了意象上的共振。
位于大堂的雕塑“萬象騰飛”,由清華美院雕塑藝術家王軼男為航信大廈特別創作。觀念的表達有量,有質,有形,并強調由此產生的張力與平衡。雕塑以鍍鈦不銹鋼和有機玻璃制作,傳統泥塑手工藝雕琢形態。造型幾乎沒有一條垂直線和水平線,帶來了趨于內在的發散性和生命的運動感;底部如蜻蜓點水、馬踏飛燕的態勢,令雕塑雖表象靜止卻極富力量感的氛圍。
雕塑左翼層層疊疊,猶如奇峰峻石、層巒疊嶂,形成“山”的造型意向,既與江西的地域特征暗合,又將“林泉高致,山水清音”的文化氣質轉化為了可見的物體形式;右翼線條利落、簡練而富有力度,似飛機機翼,如鷹擊長空。
蓄勢而起、萬象騰飛的意境和氣象,正是回應了中航信托的企業精神、行業特點和文化根基——依托航空,立足江西、面向全國、走向世界。
雕塑于二零二零年五月五日落成,正值立夏。夏,在古時候有盛大的含義;正如《歷書》中的記載:“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绷⑾?,是萬物繁茂之始,也是萬象騰飛之時;更是中航信托作為現代金融企業,承信受托,價值與精神永續成長的見證。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這是中航人的信念,更是中航信托血液中流淌的情懷。在追逐夢想的征程中,南昌航信大廈伴隨奮進者鏗鏘有力的步伐,在時代的奔流中成就使命與夢想 !
北京普華智易室內設計有限公司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