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形態
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的核心團隊由知名設計師彭征先生以及80多名優秀的職業設計師組成,設計業務涵蓋酒店、商業、地產、辦公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建筑室內到軟裝陳設的一站式服務。
設計師試圖以此喚起人們的集體記憶,還原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建立起新舊之間的對話。
光·見自己
在柏拉圖手中,光是洞穴理論的邏輯主線,在笛卡爾手中,光是懷疑論的清晰回答,在設計師手中,光是空間的主角,有光才有空間。主角出場,重雅輕俗。重輕并非褒貶,而是度量,雅俗亦無高低,只是二元相對的概念。在此案中,雅若是七分克制,俗便是三分放縱。城市展廳內,三面高窗來光,若原樣保留,光便散掉了,封去兩面,把光攢簇于一處,空間的格調就出來了。
用厚重的墻體塑性光的形狀,當光束自頭頂灑落,一個奇妙的場域便形成了:幕墻厚重,步梯蜿蜒,圣光一束天外來,在這樣的空間之中,聆聽內心本真的聲音,發現自我的價值與需求,平生出幾分儀式感。此情此景,與其說空間是光的容器,倒不如說是光雕刻了空間。
燕·見天地
對于現代人而言,時間不過是鐘表上的數字,而在鐘表出現之前,時間藏匿于自然萬物之中。日升月落,雁去燕來,都是時間的表征。設計師認為,只有將時間帶入空間之中,才能把空間的秩序疊合于宇宙的秩序之中,形成一個富有詩意的系統。
“式燕且譽,好爾無射”“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燕子作為時令鳥,與人類早期的生活、風俗息息相關,從先秦的圖騰、神鳥到魏晉以后的自然鳥,再到現代的“燕子哲學”,小小的燕子走出了一條脈絡分明的路。將燕子植入空間,可以說是對人類童年印象的捕捉,設計師試圖以此喚起人們的集體記憶,還原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建立起新舊之間的對話。
巢·見眾生
燕子將時間與記憶帶入了空間之中,也讓空間有了垂直的意義(天與地)的聯系。因為有了燕子的動,才越見空間的靜。太空曠靜謐的空間,難免讓人生出渺小之感。立墻隔斷最簡單,卻非上上之策。
中國文人講境界,分隔與不隔兩種。隔,如霧里看花,不隔,如豁入耳目,前者過于委婉,后者失于直白。設計師的選擇是:在空間的中心,筑起一個“巢體”,與建筑在形狀上形成圍合,以此消解空間的空曠感。在心觀的層面,巢體是鳥類繁衍、孵化后代的容器,守護著生命最初的溫暖,而這亦是見自己和見天地的終極意義。
設計師試圖將自己的生命感悟外化到空間之中,從物理(光、燕、巢)與心理(三見)兩個維度展開,為人們籌劃出一個完整的體驗過程,感知自己的存在,看見宇宙的遼闊,乃至看見眾生的悲憫。都說設計載道,這豈非就是一次有意義的小嘗試?
分析圖
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