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建筑事務所(TAO),由建筑師華黎于2009年在北京創立,是當今中國建筑領域最活躍的設計團隊之一。在TAO的實踐中,建筑并非僅僅被視為一個形式物體,而是被理解為一個與其環境不可分割的有機體。TAO的項目大多處于具有鮮明的自然以及歷史人文特征的場地中,其設計實踐通過深入挖掘建筑的場所意義以及充分運用此時此地的條件,營造根植于地域文化與環境的建筑和景觀,并詮釋其營造過程中涉及的豐富意義。場所精神、場地及氣候回應、當地資源合理利用,以及因地制宜的材料與建造方式等命題的探討,構成了TAO每個項目工作的核心內容。TAO的作品多次受邀在國際建筑展中展出,包括2018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2016柏林Aedes再興土木展、2015紐約中國當代建筑展、2014威尼斯雙年展ADAPTATION中國建筑展、2013維也納當代東亞建筑與空間實踐展等。
華黎,跡·建筑事務所(TAO)創始人及主持建筑師,1972年出生,畢業于清華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建筑學院,獲建筑學碩士學位,之后曾實踐于紐約。2009年在北京創立TAO。華黎以及TAO的主要設計作品包括:云南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2010)、四川孝泉民族小學災后重建(2010)、武夷山竹筏育制場(2013)、林建筑(2014)、四分院(2015)、將將甜品店 (2016)、Lens空間(2017)、保山新寨咖啡莊園(2018)等,曾贏得過亞洲建協獎、2013阿卡汗國際建筑獎入圍、2016、2018BSI瑞士建筑獎提名,美國建筑實錄雜志評選的2012全球設計先鋒以及最佳公共建筑獎、中國建筑傳媒獎青年建筑師獎以及WA建筑獎等多個獎項。華黎曾多次受邀在國際建筑會議以及國內外大學的建筑學院演講,目前在清華大學及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擔任客座教授。
編輯:賈楠
設計:跡·建筑事務所(TAO)
主持建筑師:華黎
新寨咖啡莊園位于云南保山潞江壩——世界著名的小粒咖啡產區之一,場地坐落在高黎貢山下壩灣村中心的一塊臺地上,向北可以俯瞰潞江壩和怒江峽谷的景觀。通過一系列改造和新建后,這里成為了一組集咖啡的儲存、加工、品鑒、售賣,酒店客房、咖啡博物館、禮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建筑,向來訪者提供與高品質咖啡和怡人的壩區環境相匹配的旅游度假體驗。
場地由兩組院落構成,其中有許多繁茂的大樹,以及一座建于八十年代已經廢棄的電影院——一棟灰磚建筑。場地里、村落中及周邊的大多數建筑都是磚的建筑,場地附近有一座仍在燒制灰磚的磚窯。這些當地特征,觸發了設計用磚來建造的初始愿望,時至今日磚砌體仍是當地最主要的建造方式也賦予了采用它的合理性。而磚也引發了拱這一結構形式在建筑中不同方式的呈現。
▲大樹庭院 ©蘇圣亮
從外部進入場地的方式是迂回的,經歷了從進村道路的仰觀、爬坡、轉折,最后到達位于主街盡端的莊園。進入莊園后從庭院的內聚到進入主體建筑看到遠處風景的豁然開朗,形成了從收到放、先抑后揚的敘事體驗。
▲建筑全景©蘇圣亮
新建筑通過一組回廊與老電影院建筑相連接,形成了三個庭院:中心庭院、大樹庭院、下沉庭院,訪客到達中心庭院后通過回廊可以聯系至各功能區域。新老建筑在場地原有樹木的掩映下,與回廊一同形成了多個庭院相串聯的格局,建筑自身成為連續院落之后的背景,整體獲得一種近似于修道院式的布局。體量最大的影院改造為博物館,成為類似于教堂的精神中心。
▲大樹庭院 ©蘇圣亮
▲大樹庭院回廊©蘇圣亮
▲下沉庭院回廊 ©蘇圣亮
▲下沉庭院樓梯 ©蘇圣亮
正對中心庭院的主體建筑位于臺地北側,與中心庭院有一層高差。設計將儲藏咖啡豆的倉庫置于底層,以十字磚拱的形式來營造重質的、包裹感的、幽暗的、具有地窖氛圍的空間,厚重的體積同時回應恒溫恒濕的物理要求;中間層的加工區需要大空間烘焙和包裝咖啡豆,設計采用了大跨度鋼梁與單向磚拱結合的形式,獲得連續的開放空間的同時,將庭院與峽谷的風景引入建筑內部,周圈的走廊則可以供游客參觀。
▲主體建筑立面©陳顥
▲十字拱空間©陳顥
▲十字拱空間©蘇圣亮
▲十字拱空間外廊道 ©蘇圣亮
▲底層倉庫北外廊道 ©蘇圣亮
▲咖啡加工區單向拱©陳顥
▲看向峽谷風景 ©蘇圣亮
▲咖啡加工區 ©蘇圣亮
▲咖啡加工區外廊道 ©蘇圣亮
在最頂層,建筑由磚砌體脫胎換骨為混凝土框架形式以獲得最大的透明性,滿足多間客房俯瞰峽谷景色的需要。建筑從底層至頂層,以從重到輕的空間形式漸變,塑造了每一層不同的場所特質,回應了功能上從儲物、生產到觀景享受的多樣需求。
▲三層視野 ©蘇圣亮
建筑采用了磚和混凝土兩種材料,與環境既有聯系又有變化。空間形式混合了砌體累疊結構的重與混凝土架構的輕,這一結果當然是對材料、結構、功能等因素綜合考慮形成的。設計始于對場地的感知和對材料的思考,而核心則在于其所意圖創造的場所特征——歸屬大地抑或引向遠方的地平線。
▲咖啡廳北側平臺©蘇圣亮
▲底層咖啡廳廊道 ©蘇圣亮
▲底層咖啡廳©蘇圣亮
▲首層咖啡廳©蘇圣亮
▲首層咖啡廳©陳顥
▲室外空間©蘇圣亮
▲咖啡廳夜景©陳顥
▲剖面模型
項目名稱:云南新寨咖啡莊園
項目業主:保山市新寨咖啡有限公司
設計公司:跡·建筑事務所(TAO)
主持建筑師:華黎
項目建筑師及駐場:白婷
設計團隊:華黎、白婷、賴爾遜、胡驀懷、張文昭、岳陽、張浩、劉舟行、曹鵬飛、段琦、邵愛文、李云濤、劉沛藝
項目地點:云南省保山市潞江壩壩灣村
項目功能:影院、會議、博物館、商店、咖啡廳、咖啡儲藏、咖啡加工、客房
結構工程師:馬智剛
機電工程師:呂建軍
施工團隊:云南保山下村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室內裝修施工、鋼門窗深化設計及制作安裝:景致建筑
鋼門窗深化設計團隊:舒坦、劉蘇旸、廖鵬
現場施工團隊負責人:舒坦、楊志強、楊靜
建筑面積:3140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2000平方米,待施工改造原有影院1140平方米)
結構體系:混合結構
項目攝影:陳顥、蘇圣亮
跡.建筑事務所(TAO),由建筑師華黎于2009年在北京創立,是當今中國建筑領域最活躍的設計團隊之一。在TAO的實踐中,建筑并非僅僅被視為一個形式物體,而是被理解為一個與其環境不可分割的有機體。TAO的項目大多處于具有鮮明的自然以及歷史人文特征的場地中,其設計實踐通過深入挖掘建筑的場所意義以及充分運用此時此地的條件,營造根植于地域文化與環境的建筑和景觀,并詮釋其營造過程中涉及的豐富意義。場所精神、場地及氣候回應、當地資源合理利用,以及因地制宜的材料與建造方式等命題的探討,構成了TAO每個項目工作的核心內容。TAO的作品多次受邀在國際建筑展中展出,包括2018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2016柏林Aedes再興土木展、2015紐約中國當代建筑展、2014威尼斯雙年展ADAPTATION中國建筑展、2013維也納當代東亞建筑與空間實踐展等。
華黎,跡·建筑事務所(TAO)創始人及主持建筑師,1972年出生,畢業于清華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建筑學院,獲建筑學碩士學位,之后曾實踐于紐約。2009年在北京創立TAO。華黎以及TAO的主要設計作品包括:云南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2010)、四川孝泉民族小學災后重建(2010)、武夷山竹筏育制場(2013)、林建筑(2014)、四分院(2015)、將將甜品店 (2016)、Lens空間(2017)、保山新寨咖啡莊園(2018)等,曾贏得過亞洲建協獎、2013阿卡汗國際建筑獎入圍、2016、2018BSI瑞士建筑獎提名,美國建筑實錄雜志評選的2012全球設計先鋒以及最佳公共建筑獎、中國建筑傳媒獎青年建筑師獎以及WA建筑獎等多個獎項。華黎曾多次受邀在國際建筑會議以及國內外大學的建筑學院演講,目前在清華大學及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擔任客座教授。
熱點閱讀: